興建於1947年,由賀有三牧師至南洋籌款興建,教會內部設有長行禮拜空間,格局為單伸手住宅,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並協以丁砌磚牆。1955年曾被國軍佔用,更於1958年八二三炮戰時擊毀兩間傳道宿舍,後經修...
沙美老街位於金門縣東北方,是金門最早形成的市街之一,創建年代可以追溯至宋代,明朝時因為金門的鹽產業到達巔峰,而金沙又是鹽產重鎮,造就出沙美老街的極盛時期,為整個金沙鎮的軸心。而現在因人口外移,城鎮逐漸...
陽翟大街位於金沙鎮上,為電影《軍中樂園》的拍攝場景基地,過去的陽翟大街是以「金東電影院」為中心繁榮發展,後因軍人減少而逐漸沒落。2013年陽翟大街透過電影的美術團隊進駐,打造出60年代的歷史場景,...
位於金門縣金沙鎮的金門山後民俗文化村也是當地俗稱十八間,為十八棟閩南古厝組成的聚落,是清光緒二年(1876年)旅日僑領王氏父子建造給族人居住的華屋,包括16棟二落大厝,一棟三落大厝與一棟王氏宗祠,來自...
前身為小徑苗圃,民國82年以區內的森林植物為主體,結合育林及育苗設施規劃成為森林公園,面積約36公頃,負責金門林業之推展工作。園內設置全長500公尺的松林大道、草坪廣場區、植物園及植物園秘境&hell...
金門晚清時期的僑村,自清光緒年間建成迄今,山后聚落分為三堡,分別為頂堡、中堡、下堡,包含王氏宗祠與學塾海珠堂共計有18動傳統大厝。其中山后中堡鄰近金門東北五座山丘,房舍沿坡而建,聚落建物工整座落於一山...
建於南宋,附近保存有運鹽鐵道及運鹽台車,為金門地區僅見的鐵道,也是金門僅存的鹽場遺址,鹽場曾一度荒廢,後經日軍改建再度曬鹽,最終於民國84年停業,舊有產鹽水池與鄰近養殖區水域連成一體,成為渡冬水鳥的休...
馬山為金門距離大陸最相近的據點,觀測站位於金門縣金沙關北澳北端,離對岸2100公尺,退潮後只有1800公尺,觀測站地處狹長的坑道中,裡頭設置了3座高倍率的望遠鏡,天氣好的時候可以清楚的看到對岸的生活情...
金門民俗文化村位於金門金沙鎮山后村。在清光緒26年(1900)建立。有18棟閩南傳統二進式的建築,格局壯麗,可說是中國建築的典範。 金門民俗文化村裡有文物、禮儀、喜慶、休閒、武館、生產等主題單元...
金門從每年的十月至隔年的三月,長達有九個月的時間是風季,風速高達每秒四公尺以上的東北季風使得居民深受其害,因而隨著時間演變而發展出風獅爺信仰,當地居民相信風獅爺石像能夠有鎮風煞、祭煞、護風水與克制...
彩繪村位在碧山聚落之中,聚落內還有處陳清吉洋樓更是因軍中樂園這部電影而再次聲名大噪,彩繪村是由繪本畫家-劉瑞琪(Wawa)帶領安瀾國小的小朋友與社區志工共同完成的,為金門第一座彩繪村,童話般的繪畫風格...
鶯山廟俗稱六甲西宮,位在呂厝海邊,背倚鶯山似起飛之鶯,建於清朝嘉慶年間,是金門的古寺之一,是劉澳、浦邊、呂厝、后宅、長福里、洋山等六地的共同信仰。 廟前方有顯眼的石將軍,傳說中是與后沙風獅爺抗衡...
五虎山登山步道位於金門縣的東北方、山西北嶽廟旁,為台灣金門公園於1999年所規劃完成的景點,海拔較高,可鳥瞰整個山后民俗文化村的傳統聚落與金門東北岩岸景觀,開闢有步道、觀景平台等設施,沿途原生植物...
原為築堤圍堵金沙溪水而成的湖泊,經先總統蔣經國寓欣欣向榮之意而命為榮湖,湖中特設涼亭一座,亭內立有石碑,湖內多水鳥聚集,為著名的賞鳥據點之一。 後經金門縣自來水廠斥資打造成為人工濕地,以經過處理的家...
陳清吉洋樓為三塌壽式加建左右護龍的洋樓,始建於1928年,於1931年落成,洋樓正面刻有“Union Is Strength”字樣,除顯露主人留學歸國外,更有團結就是力量的成功...
全國唯一的坑道式榴炮鎮地,1969年由金門工兵部隊開挖,歷時近一年才完工,出入口一側刻有中華民國陸海空軍軍人讀訓,提醒軍人時刻熟記守則,花崗岩坑道全長508公尺,寬3.6公尺,平均高度則為4.6公尺,...
金沙水庫位於金門縣的北方,靠近沙美老街,是金門雁鴨科動物過冬的重要棲地之一,每年都有為數眾多的赤頸鴨、赤膀鴨、小水鴨、花嘴鴨等鳥類棲息於此,另有數十隻豆雁過境,是許多賞鳥愛好的自然天堂。  ...
象山金剛寺建於民國24年3月,原是因為福建會機禪師見此地山勢綿延,如同臥象望月,爾後向後浦仕紳大力倡建而成,主要祭祀的對象為觀世音菩薩與如來三寶。廟宇採古制而建,廟門兩側豎立兩尊巨大的石象,活靈活現的...
「西山前李宅」位於於金沙鎮山后村西山前,約建於光緒初年。李宅為李氏先人早年渡海到南洋經商致富後,衣錦還鄉而興建,宅第不但木座雕工精巧,還為「雙落、雙護龍、大六路」的大厝,且共計有房舍十六間,現列為國家...
建於1876年,房屋格局為二落大厝,房屋下緣以石板條砌成,上緣則採丁字磚砌成,原為張氏至檳城工作返鄉後建造而成,後做為國軍連部駐所,直至八二三砲戰後撤離,後經多次翻修而保留當年樣貌,富具當地民居風格。...
睿友學校建於民國二十三年間,由遠赴南洋發跡的陳瑞有先生提撥兩萬銀元委託華僑陳德幸先生返鄉籌建「睿友學校」,占地約為二十公畝,以西式建築為本體,採用石、磚、花崗岩與木材構造,正面以仿西洋巴洛克建築形式,...
陳篤浪於南洋發展後返鄉於1900年建成,特別聘請大陸福建省的師傅設計建造,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加左陟歸,加上疊樓設計,牆身上緣以磚砌而成,下緣則以石條平砌,硬山擱檁的屋身構造,正面刻有「科第流芳」之...
建於1900年前,特聘中國福建師傅興建,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牆身上以磚砌,下以石條平砌,屋身構造彩硬山擱檁,壁堵磚雕及裝飾華麗,門扇雕花也都相當精緻,建築外觀最大特色為大量使用交趾陶,大抵保留完整...
鶯山廟俗稱「六甲西宮」,位於呂厝海邊,建於清代嘉慶年間,是金門的古名寺之一。為劉澳、浦邊、呂厝、后宅、長福里、洋山等六地的共同信仰中心。 廟前的石將軍,傳說中是為了與后沙風獅爺抗衡而設立的,...
建於清代,為開基祖陳德宗自元代以來移墾之聚落,民國38年曾駐紮過多類兵種國軍,也曾作為彈藥倉庫之用。建築平面格局為一落四櫸頭,牆身下緣以石板條砌成,上圓則砌以磚牆,門的兩邊高度不同為其主要特色,推測為...
陳楨恩榮坊是金門地區僅存的一座明代石坊,也是台灣地區唯一的一座恩榮坊,位於金沙鎮內。石坊由花崗岩所建造而成,為四柱三間的沖天是牌坊,中間上額鑲有「恩榮」匾字樣,橫柱則有「誥贈刑部員外郎陳槓」九個字樣,...
金門的大眾交通運輸主要以公車為主,以山外、金城兩個車站做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公車大都以此兩站為終點接駁。到訪金門的旅客也能選擇搭乘公車遊覽名勝,台灣好行在金門分成四個路線,分別是A線-水頭翟山線、B線-...
太武山海拔253公尺,為金門最高峰,地處金門島嶼的正中央,戰役史蹟豐富,是八二三砲戰重要的紀念地,還可鳥瞰金門田野風光。上頂上有一個「毋忘在莒」勒石,高有數十丈,是根據1952年先總統蔣中正的墨寶印刻...
太武公園(太武山公墓)位於太武山西邊的山腳下,沿著伯玉路五段前行,經過一個小圓環後進入玉章路,即可抵達太武山公墓牌樓。牌樓正面除了寫著「太武山公墓」,左、右則是「正氣千秋」與「浩氣長存」,後面的牌樓則...
陳景蘭洋樓位於金門島的中部,是金門現今最大的洋樓,屋身磚砌抹灰為主,山牆上則刻有1921的字樣紀念落成的年代,外廊道採圓拱造型,建築典雅而清麗,因成功當地的舊名為「陳坑」,也有「陳坑大洋樓」的別名...
「昇恆昌金湖廣場」是金門的百貨公司,地處於金門太湖畔,總面積近萬坪,廣場內附設有電影院、免稅商店、國際精品、百貨商場以及美食街,為目前亞洲最大的單體免稅百貨。全館有近500家的品牌,不但為金門增添了最...
「風獅爺商店街」位於金門機場旁,規劃有北、西、南三棟特色館,販售齊全的進口批發商品、各大連鎖品牌以及擁有150年歷史的免稅店,是金門民眾假日旅遊的新地標。中間廣場則展示著一座「無盡的愛」雕塑品,是由國...
復國墩漁港位於金門島的東方,原名為蚵殼墩,意思是由蚵殼所堆起的高地,為突出的半島型礁石海岸。但有趣的是,此處其實並不出產蚵仔,那名稱的來由是為什麼呢?經過考古學者研究後發現,此處擁有大量的貝塚遺址...
「若不是命運作弄,我也不會來到這裡…」 金門占有相當重要的戰略地位,在民國38年大批的國軍退守金門後,島上聚集了大量的單身軍人,逐漸衍生出許多感情糾紛,甚至...
就在太武山步道接近尾聲之際,出現了一個令人驚艷的步道。位於石壁上的懸崖步道看起來相當地刺激,一階階的步道鑿在巨大石壁之上,居高臨下的視野相當遼闊,但步行時需時時注意腳下,才能安全地欣賞美景喔! ...
位於榕園中的一座古厝,原屬西洪村之地,鄉傳為明朝洪氏望族的故居,西洪村因風水極佳村內人才輩出,多滿為官,後因風災整個村落遭到破壞,僅留一棟古厝,而後蔣經國先生將整修後的古厝命為「慰盧」,留下許多歷史軼...
沿著玉章路步行了約1.3公里,有一條指示著「往斗門登山古道」的岔路,登上階梯即可抵達「倒影塔、鄭成功觀兵奕棋處」。 此處是明朝末年,鄭成功與幕僚們觀兵運籌、閒暇奕棋的地方...
太湖遊憩區涵蓋了以太湖為中心的公園,也即極具珍貴歷史意義的八二三戰史館,共佔地約有45公頃。太湖是金門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於民國56年(西元1967年)修築完成,面積有36公頃,蓄水量高達114公噸,湖...
位於尚義機場附近,尚義海堤建於民國89年,緊鄰海岸,天氣好的時候,坐在堤防上可觀賞一望無際的藍天與大海,聽著潮起潮落的海浪拍打,讓人不禁忘了憂愁。
劉玉章將軍擔任金門防衛部司令官任內,領導軍民掘戰壕、挖地道,開闢太武山登山公路,為金門區域貢獻良多。先總統蔣公為紀念劉玉章司令官任內對金門地區的貢獻,而特將登太武山的道路以其命名,並於太武山登山步道的...
光華園成立於民國58年,原本是金門心戰工作基地與空飄站之用,園內的ㄇ字地下坑道更是為了儲放氫氣瓶而建造,早期為了要向對岸民眾溫情喊話,便會使用「空飄氫氣球」,在裡面放置傳單與民生用品,向對岸民眾動...
金門從每年的十月至隔年的三月,長達有九個月的時間是風季,風速高達每秒四公尺以上的東北季風使得居民深受其害,因而隨著時間演變而發展出風獅爺信仰,當地居民相信風獅爺石像能夠有鎮風煞、祭煞、護風水與克制蟻害...
位在金門縣金湖鎮新湖里,為第二類漁港,屬於料羅灣在金湖鎮西南側的沿岸,是離金湖市中心最近的濱海地區,以金門三大漁港歷史排名則為最近代才開發而成,但卻是三大漁港中最具規模的,是金門區漁會、金門地區最...
「尚義海灘」位於尚義機場旁,沙灘上仍保留有「軌條砦(ㄓㄞˋ)」景觀,「軌條砦」是用廢棄的火車鐵軌製成,將鐵軌裁切成一截一截的鐵柱,並且將末端削成尖狀,以約五十度角的方向斜插入水泥漿灌鑄而成的底座上...
「海印寺」原名為太武巖寺,座落於太武山上,相傳建於宋朝度宗咸淳年間,原本供奉通遠仙翁,而現在則是供奉觀音菩薩,配祀則為十八羅漢。「海印寺石門關」則是位於寺廟左側,拱型的門洞上方,上頭鐫刻了「海山第一」...
瓊林村為蔡姓宗族聚落,此名為明神宗所御賜,位於金門的重要戰略地點,村中坑道廣連,故有「戰鬥村」之稱。村口立有一風獅爺之像,藉以鎮壓驅邪,保護村民。 蔡姓宗族之盛名鼎盛於明朝,德高望重;蔡氏家廟坐...
八二三戰史館位在中正公園內,建立於民國77年,即「八二三砲戰」三十週年,本館是為見證砲戰當年的英勇歷史。除有砲戰史館外,還有八二三砲戰勝利紀念碑以供後人追憶。 戰史館中展有當年作戰的戰鬥機,主力...
民國47年8月23日,中共在金門濫射了474910發砲彈,為期一週的砲擊創下全世界落彈密度最高的紀錄,史稱八二三砲戰。而位於環島東路與黃海路上的鵲山圓環正是當時落彈量最高的區域,雙方你來我往的砲彈...
俞大維先生曾任兵工署長、交通部長,於八二三砲戰期間擔任國防部長,曾多次到金門巡視海防業務,也為國防戰役提供許多精準且極具影響力的戰略。民國83國軍為了要緬懷俞大維先生的戰功與貢獻,於八二三戰史館對面設...
金門最燒火的打卡景點這裡絕對榜上有名!位在瓊林社區內的紅磚牆以傳統窯燒紅磚方式將紅磚以純手工一片片拼貼方式拼出這藹藹大樹,吸引許多旅客來此拍出讓人驚豔的創意照片!
為一由人工修築的水庫,峭壁、樹林環繞四周,景緻秀麗,鄰近海印寺,湖畔鄰近可見上寫有頑石點頭、其介如石等字的大石成群。因東向視野遼闊少遮蔽,而成為賞日出的極佳地點。
位於瓊林至中蘭一帶金中地區的小徑中,為因應軍需及農田水利之用,由當時的司令官兼政委會主任委員尹俊將軍指示開鑿,經過駐軍部隊十個月日以繼夜施工終於完成,可供灌溉、養殖之用。而後開闢環湖公路、湖心涼亭,並...
「瓊林一門三節坊」為國家三級古蹟,位於金湖鎮的瓊林村外,創建於清道光11年(西元1831年),用來表揚清朝道光年間,瓊林新倉上二房第二十二世蔡仲環妻陳氏,及次子蔡尚聞妻陳氏,三子蔡尚神妻黃氏等婆媳三人...
太湖原名黃龍水庫,為金門最大的人工湖泊,面積達36公頃,湖畔設有環湖步道,湖上有兩座小島,島上建有涼亭,環境清幽。 原名西洪的榕園,則為明朝學者洪受的故居,後經前總統蔣經國的指示而開闢成為風景區,其...
瓊林,舊名為「平林」,是金門島中相當具有傳統懷舊風味的聚落,其中以蔡氏為最大姓。瓊林村現存的祠堂共有七座八祠,分別是蔡氏家廟(大宗)、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坑墘房六世宗祠、新倉下二房六世與十世宗祠(一...
「金門植物園」位於玉章路與環中路的交叉口,佔地約有26公頃,原是林務所太武苗圃的用地,因此園區天然資源豐厚,草木扶疏、綠意盎然。 植物園內規劃有「原生植物區」、「河道景觀...
金門護國寺建於民國66年,前頭的大雄寶殿供奉著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地藏王菩薩及兩尊韋馱菩薩,後墊二樓則為三寶墊,分別供奉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 護...
金門因為過去的戰鬥歷史,有著許多獨特的人文景觀,位於瓊義路與環島南路的交叉口圓環,有一個高約12公尺,邊長5公尺的正三角形柱體,高聳的柱體就是用來提振金門士氣的「發揚金門戰鬥精神紀念碑」。 ...
因為昔日軍事管制與海岸線封鎖,金門海域是一個少有人煙的地方,隨處可見「擅入者格殺」的警示牌,也因此現今金門的海岸線仍保有純淨天然的美麗風景。而位於東側的溪邊海水浴場是整個金門島上唯一對外營業的海水浴場...
位於金湖太武山南麓,「迎賓館」為深入花岡岩坑道中的建築,原是做為戰地時代接待外賓的地方,後來因國軍精實案削減經費、無力管轄,移交給金門國家公園處維護。 經過一番的規劃及整修後...
金門陶瓷場建於民國52年,當地政府由於當地瓷土蘊藏豐優,設立目的是為促進資源發展和增加人口就業機會,為地區性的公營事業單位。 金門高梁酒與金門陶瓷產所產製之酒類容器,成為各國愛酒人士珍愛收藏之精...
陽明村建於民國59年,由政府推行而成的墾荒社區,內有李、張、周、吳等姓居民共同集資建屋,其中又以原古寧頭地區的李姓移民為最大宗,為一新興社區。 金防部為解決金門居民用水問題,特別於陽明村旁的溪畔築堤...
此宅興建確切時間不詳,推估為蔡翰中舉後興建,建築物分為兩幢,一幢為二落加左護龍,另一幢為一落二舉,民38年至47年,部分建築做為陸軍士兵的住所,現為蔡翰後裔的家族住所。
矗立於環島北路旁的顏氏節孝坊,是道光16年間為陞表瓊林蔡仲德之妻顏氏鳳娘的節孝而設立的,顏氏為樂善好施的士紳蔡行猷之母,自十歲失怙後,顏氏堅守堅貞,盡心將其子扶養成人,並受其善心,廣為公益‧造福鄉里,...
創建於道光二十年間,原為明代蔡獻臣書齋,後曾做為義學學堂,民國後第三區第一高小國民學校以此為校址,成為金門最早的國民學校。建築格局採合院式院落,以不對稱的建築空間,加上多變的窗花造型及門型相當獨具特色...
呂克平遠渡重洋至印尼發展從事橡膠採集業而致富,退休後回鄉興建的宅第,建築格局不對稱,主屋為一棟二落大厝,於左側加蓋護龍疊樓及外護龍,後曾借用國軍做為宿舍、辦公室及伙房之用,經整修後現由呂家恂外甥女代管...
「金湖尚義航空站」位於金門島的中央南端,行政區跨越金湖鎮與金寧鄉,為到訪金門的旅客必經的第一站,在每年的3、4月其間常因霧氣濕重,導致金門機場時常關閉,旅客要到金門遊玩時務必特別注意。
東門公園位於金城鎮的民生路上,公園內設置一座由劉安祺將軍題字的復國亭,以及一座別具特色的自由女神雕像。一般人提到自由女神,即會想到矗立於紐約自由島上,右手高舉火炬、左手捧著獨立宣言的自由女神,且挪威、...
「古寧頭」意指金門西北角的南山、北山和林厝等地的合稱,而其中位於北山古厝群中,最著名的就是這棟曾經遭受到戰火無情洗禮的北山古洋樓。在民國38年的古寧頭戰役期間,這棟中西合璧的洋樓因位於路口交通樞紐...
鱟魚有攤地活化石之稱,金門水試所自1999年便已成為全球鱟魚新生地為願景,開始展開鱟魚的培育工作,並特別於古寧頭潮間帶開闢八百多公頃海域作為保護區,並將水頭與夏墅海灘的鱟魚遷徙至保護區內集中管理。 ...
李姓聚居之地,範圍包含北山、南山及林厝三個聚落,村落中的建築形勢以一落二櫸頭、一落四櫸頭、二落大厝為主,聚落包含有著名的古寧頭戰役地標的北山古洋樓、李光顯將軍的故宅及高115公分,由花崗石雕成的北山風...
嚨口村原名為「龍口」,因村落的西面有一處龍潭,全年出泉水,但後來筆誤寫為壟,直至民國五十四年才改為「嚨口」至今。 嚨口是民國38年古寧頭戰役共軍選擇登陸的地點,當年國軍在...
舊時為林厝砲陣地,保留原有建築及設施改建成為和平紀念園區,曾為古寧頭戰役時兩軍短兵相街的戰場,內部可見舊時的營舍及砲堡,砲堡內面牆壁上仍保留當年所繪的彈藥識別圖像。園區內另有座新建的胡璉將軍紀念館,紀...
「北山播音牆」為兩岸對峙時期用來心戰喊話的工具,分別設於北山、馬山各兩座,高約三層樓的水泥牆面向廈門,內部裝有48個大喇叭,據傳聲音可遠達至25公里之遠。
「雙鯉溼地自然中心」位於古寧頭雙鯉湖畔,於民國89年正式啟用,中心內有展示館與綜合劇場。中心以介紹金門地區的自然資源為主,一樓以古寧頭地區的人文史蹟、文化景觀與地景演變歷史為主,輔以金門的地質、土壤、...
「振威第」是清朝水師提督李光顯的故居,原名為「提督衙」,後因其平海寇有功,卒後被追封為振威將軍,因此後改名稱為「振威第」,距今約有200年的歷史,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現闢設為文物展示館,展示古寧頭...
「金門大學」獨立創校於民國92年,為金門技術學院,並於民國99年更名為金門大學。金門大學前身為高雄科學科技學院的金門分部,是為因應民國81年金門解除戰地任務後,設立大專院校以培養教育人才,提升學術...
為感念蔣經國先生對金門的建設與付出,以及他對於人民的關懷,在蔣經國逝世隔年,位於金門機場對面的「蔣經國先生紀念館」便正式揭幕,館內陳列蔣經國先生的雕塑像、言論著作以及照片集錦等文物,供民眾憑念。 ...
聚落朝向坐西南朝東北,面相雙鯉湖,而有「雙鯉風水」之稱,位處中央的雙鯉湖隔絕南山北山,李氏居民便於此地開墾,李氏兩大宗祠皆設於南山,分別為大宗祖厝、六房主厝及西林祖厝。
「北山斷崖」猶如一面紅色高牆矗立在古寧頭北方海岸,地形險峻,海岸線上設滿成排的反登陸樁。民國38年古寧頭大戰時,國共兩軍對戰56小時,最後在此結束,並取得最後勝利,也使此地成為重要的戰略要地。
「古龍頭水尾塔」位於金寧鄉的古寧國小南邊,為國家第三級古蹟,創立於乾隆32年(西元1767年)。古龍頭為一個血緣部落,居民大都姓李,早在明成祖永樂元年(西元1403年),李氏祖先(李應祥)就在此開...
金門國家公園位於台灣金門縣內,沿個台灣海峽前線分為六區,分別為金門島中央的太武山區、西北古寧頭區、西南古崗區、東北角馬山區、東南復國墩區,以及烈嶼(俗稱小金門)的烈嶼島區,總面積為5745公頃,占...
李光前將軍廟位於金寧鄉西浦頭,建於民國40年至42年期間,祀奉古寧頭戰役中壯烈犧牲的李光前團長,是當地相當靈驗的廟宇,香火鼎盛。 李光前為湖南省的平江縣人,民國38年9月...
「湖下一營區」又稱為「W-027據點」,位於烏紗頭南山林道入口處旁,是早期兩岸攻防的重要據點。1986-1988年間,以當地花岡岩混以鋼筋水泥建造,內部坑道完全採用手工人力開鑿而成,當時日夜趕工還...
古寧頭戰史館建於民國73年,位於金門西北部,古寧頭戰場故地,此館之設立是為緬懷當年勇敢保衛金門將士們的犧牲精神,當時戰況慘烈,金門將士們努力不懈捍衛金門的精神,後人紀念。 「古寧頭大捷」之歷史過...
「乳山遊客中心」位於金門航空站前,為一棟兩層樓的建築物。遊客中心一樓為商店區與餐飲區,提供遊客們來使休憩;二樓則以生動活潑的方式介紹金門的在地植物與動物之間的互動關係,共分為植物世界、鳥類區、潮間帶區...
位於金門金寧鄉中堡內,中堡5-2號民宅牆上,原本即為撞球室的民宅,在撞球歇業後多年,經由畫家以藍色為基底將整面牆呈現出藍晒圖風貌,彩繪主題為當年撞球室的模樣,除了中央的撞球桌外,也繪出室內的結構與擺設...
慈湖位於金寧鄉,靠近古寧頭,築有長堤可防敵軍入侵,也有120公頃的養殖池,是結合國防和民生的重要水利工程。另外,此處至目前已發現近二百種鳥類,因此亦是重要的賞鳥地點。
「中山林遊客服務中心」位於中山林遊憩區內,館內除了展示有園區資源介紹外,另規劃劇場媒體資訊區,提供金門各民俗節慶影片供遊客自行觀賞,服務台還有旅遊諮詢服務,歡迎旅客多加利用。
舊稱三孔井,因其排列方式如品字,又稱品字井,鄉傳為清朝鄉人李永輯所修建。因見村人常因取水而爭執,特以青草石鑿成三個大孔,安列於一個大井之上,讓三人可同時汲水,也成為居民取水及話家常的活動空間。
為一堡狀牌樓,上面立有一名高兩百五十公分的持端槍勇士鋼筋水泥塑像,為雕塑家洪郁大於金門當兵時所完成,象徵軍人屹立不搖,堅守國土的精神。
胡璉將軍是早期金門發展不可或缺的一個要角,不但參與領導古寧頭大戰、大二擔戰役及八二三砲戰,威風凜凜、戰功顯赫,甚至還對金門建設發展有著重大貢獻。因此縣政府特別在「金門和平紀念園區」內建立了「胡璉將軍紀...
金門著名賞鳥據點之一,周圍旱田舊時多成廢耕狀態,現多種植高粱或麥子,休耕時則多種植油菜為主。
森林位於舊浯洲八景中的「雙楊霽景」,也是金門舊四大林區之一的雙乳山林區,過去在蔣經國總統時代這裡曾被指示開闢成森林遊樂區,由金門縣林務局為主規劃,其中設置了露營區、野餐區、野外劇場、溜冰場、體能鍛練場...
為迎接古寧頭戰役結束滿一世紀,金門縣政府在古寧頭牌樓前建造了「古寧頭和平廣場」,表達出永遠終結戰爭、擁抱和平的渴望,而其中「雙鯉迎珠」造型石雕立於廣場之上,上有縣長李炷烽所題字雕刻的「金門古寧頭和平廣...
「后湖濱海公園」以生態豐富為著名,擁有沙燧、榮螺、佛手、文蛤、紫菜等豐富的海洋資源,遊客們可在此挖掘螺類、戲水、撿貝殼、散步,貼近海天一色的大自然。
自行車故事館位於中山遊憩區內,利用原有的建築建置而成,並將既有的防火林道連結規劃成兼具休憩與防災等多功能的自行車道,以不破壞自然生態為原則串連各項休憩設施,增加多樣性的遊憩體驗。 故事館內以介紹自行...
金城老街自唐宋時期就已頗具規模,清康熙年間更成為主要的中心,珍貴的古蹟、懷舊的建築、老舊店面、店門口陳列砲彈的製刀老舖…等,保存最為純樸單純的原始風貌。另有廣東粥、蚵嗲、蚵仔麵線及肉羹&...
當地人稱為大媽祖宮,於宋朝建廟至今已有300年歷史,經多次重建、整修及擴建,而形成現金的輝煌氣勢,為金門本島歷史最久的天后宮。農曆三月馬祖聖誕皆會展開媽祖遶境、做醮…等慶祝活動,與南門天...
「風獅爺文物坊」位於水頭42號洋樓內,是一棟中西合璧式的建築,洋樓正面有著斗大的「紫雲衍派」匾額,為黃氏堂號。水頭42號洋樓是由黃永遷、黃永鑿兄弟自印尼經商致富後,匯錢回來將原本的閩南二落大厝,改...
模範街原名為自強街,民國14年由金門商會會長傅錫琪隊為集資興建而成,由32間連廊式洋樓店屋所組成,建築採中國式風格,裝飾雕花精美的窗飾及鳥踏,整體街道卻具日本大正時期的建築風格,成功融合中日式風格於一...
金門高粱酒是享譽國際的熱門名產,清澈如白水的高粱酒滋味醇厚濃郁,採用金門甘甜的水質與特殊的氣候條件製成,獨特的風味是許多老饕的最愛。而說到金門高粱酒,就不能不提金門高粱鼻祖–葉華成先生,因...
位於金門縣政府所在地的地下,連支坑道全長共2559.2公尺,現僅開放參觀約1285公尺,坑道狹小,牆上畫有軍人奮勇作站的壁畫,內部設有民防展示館、緊急救護站、砲擊聲光體驗區、黨部作戰指揮中心、庫房區&...
位於金門西南邊的水頭碼頭原為漁港,負責金門大小船運,2002年後水頭碼頭旅客服務中心建置而成,並接手小三通服務,成為金門最繁忙的客運碼頭,由此搭乘客船可至廈門的五通碼頭,天氣好時可由這裡眺望廈門景緻,...
陳氏為金門第一大姓,西元1900年於陳佐才等人倡議下,決議於後浦興建陳姓總祠。建築格局為二落大厝,建築正面門柱刻有對聯,樓房石雕裝飾細膩精緻,與山后海珠堂和王姓宗祠同為晚清成熟的建築作品。宗祠前方立有...
「古崗湖」古崗湖原稱古坑,位於金門城東門外,是一座天然兼人工的湖泊,百燕南山、湖南山等名山圍繞周圍,湖畔有座雕樑畫棟的古崗樓。古崗樓建於民國五十三年,該區原為墓地,後因先總統蔣公喜愛此地,而拆除改建,...
後埔16藝文特區原本中心僅為有著百年歷史的陳氏宗祠,於2009年經由陳氏宗祠與宗親們的支持,排除興建大型現代建築,以修復保存的方式保留在地原貌,並由金城鎮公所協助在古蹟之中注入文創產業,以藝文特區...
北鎮廟位於金門縣金城鎮上,為當地的信仰中心,寺廟宮供奉的主神為玄天上帝。玄天上帝又稱為「上帝公」或「北極玄天上帝」,中國自古以「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合稱為「四象」,玄天上帝即為北極星宿,因...
根據史書記載,燕南書院為宋朝的朱熹所興建,因位於燕南山而得名,是金門最早的文教起源地,帶動了金門的文風繁盛,明清時期有不少的進士出身於金門,後來卻因為時間推移,書院年久失修、逐漸傾毀。民國97年,...
明遺老街位在金城鎮北門遺址旁,全長約百餘公尺,配合昔日手推坂車的寬度,以石板條鋪設而城的街道,兩旁老市街訪較為低矮。相傳明太祖洪武二十年間,江夏侯周德興奉命建築金門城時,已開闢此條街道,為交通往來之要...
後浦武廟位於熱鬧的莒光路上,相傳興建於1652年,也就是明朝的永曆年間。廟宇建築材料以磚牆、平砌石牆為主,格局為二落大厝,裡頭祀奉關聖帝君。
「金城東門代天府」據傳始於明代,廟中主奉的境主池王爺,相傳是直接由馬巷「元威殿」分靈而來。初期主祀溫王爺,後適值池王爺代天巡守途經此地,溫王爺便力邀留下主持境務,共同庇佑子民。現今廟內主奉溫王爺(大千...
位於前頭頂界,為佈局井然有序的傳統閩南二落大厝,由九棟大厝組成,為清乾隆年間,水頭與大陸經營南北貨等所得而返鄉集資而建,採排列整齊的梳式配置,應為金門地區現存最早之集體計畫性建築,現今雖略有殘破,但仍...
水產試驗所成立於民國57年,位於金城鎮往前水頭的路上,為金門縣農業試驗所附設的水產站。裡頭附設有珍奇異色海洋教育館展示、漁場養殖區、水族教育展示館、鱟魚的生態解說與影片觀賞、養殖魚類餵食秀以及水族相關...
金門王氏宗族的總宗祠,建於1909年,族長王廷恭為體恤各地王姓宗族分散各地祭拜而提倡興建,並親自前往南洋等地募款而建,整體建築由王挺之主導興建,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採硬山擱檁式構造,黑色與灰色共構的外...
村民皆姓薛,聚落形成迄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因村民多僑客,曾為金門全導消費能力最強、教育水準最高的村莊。村落周圍環山,中央則有座大潭,村內所有建築皆面向大潭,建築群以薛式宗廟為中心,兩旁建有古式洋樓...
「靈濟古寺(觀音亭)」原名觀音亭,相傳肇創於唐貞元年,為金門第一古剎,距今已有八百餘年歷史,宋景炎二年修葺,後毀於元代;而後又經過幾次闊建。清道光四年(1824年)12月間,寺旁失火延及寺亭,佛殿內忽...
金門酒廠聞名已久,幾乎所有遊客到金門都必到此處一遊;酒廠內提供有導覽服務,遊客可以藉此了解製酒過程,更有販賣酒品及品酒,送禮自用皆相宜。
原址為盡是許獬讀書之地,清康熙年間將總兵署遷移至此,經擴大改建成為現今的規模。民國成立後,曾先後做為辦公處所,後經規劃修復,內設有正堂、貯糧庫、官廳和案牘祠…等,為四進兩廊式的四合院建築...
「翟山坑道」位於金門縣古崗村古崗湖東南方,全長有101公尺、寬約6公尺、高約3.5公尺,水道呈A字形。是民國五十年為了因應戰爭的所需而開挖,全程由人工開鑿,共耗時五年才完成,戰爭期間提供登陸小艇搶灘運...
金門地區僅存的書院,乾隆年間由黃汝誠先生捐資改建,包含有儀門、講堂、廂房等建築,後由鄉人集資興建朱子祠祭祀朱熹,藉以感念期教育金門之功。光緒30年浯江書院曾改制為小學堂,後做為官方辦公處所,歷經幾度翻...
茅山塔在明代時曾與文台寶塔、倒影塔為航海標誌,後受戰火波及摧毀,金門縣政府為重現當年的三塔風光,特地在原本的位置依照原貌重建,以花崗岩塑造出巍然的新樣貌。塔邊設有步道可供健行,步道蜿蜒穿梭於綠林與巨石...
原為堆置垃圾之地,經縣府歷時三年整治後,成為結合親水、濕地、紅樹林的海濱休閒公園。沿著公園堤岸設置賞景步道,可欣賞浯江溪口的潮間帶及紅樹林。生態豐富多元,內設有說明板,解說植物、土壤、水質等生態解說。...
「建功嶼」面積約500平方公尺,扼浯江溪出海口,有如水手矗立船頭,地形險要特殊,有「浯江溪口的衛兵」和「董嶼(擋嶼)」之稱。漲潮時與金門本島隔海相望,宛若海上一顆明珠,古稱「珠嶼」;退潮時與本島相...
浯江溪口位於金城鎮南門里外,包含了莒光湖、水試所魚塭及浯江溪出海口。出海口潮間帶蘊含相當豐富的自然生機,由海茄苳﹑水筆仔所構成的紅樹林,加上鷗科﹑玉頸鴉﹑喜鵲﹑鵲鴝﹐翡翠科等鳥類,與鱟﹑彈塗魚﹑招潮蟹...
「金城得月樓」,取其「近水樓臺先得月」而命名。為清末、民初期間,水頭黃氏長房五樹派下十九世的黃輝煌至南洋經商致富後,於一九三一年所建。 建築由福建南安匠師陳南安承建,由地...
水頭村居民以黃氏居多,屬於捐建泉州開元寺的黃守恭紫雲衍派派下,而水頭「酉堂」則是號稱其擁有18支桅帆的船王–黃俊所建,為國家二級古蹟。
同安渡船頭擁有遼闊的視野與一望無際的大海,碼頭外風景怡人,人來人往的碼頭不僅經歷了歲月的洗禮,也記錄了在地人生活的點點滴滴,不論是經商的過客或是等待伊人歸來的居民們,都被悄悄刻劃在這看盡興盛沒落與悲歡...
始建於道光16年,於道光18年落成,現已成為國家三級古蹟,為後浦仁林斐章捐銀所建,後經二次整修而成今日面貌。正三角形的二層樓建築,屬文教性閣樓,採傳統夯土臺基,佐以花崗石護面建成,閣內主祀「魁星爺」,...
雄獅堡位於金門鎮的西方沿海上,是海岸崗哨站,確切的創建年代已經無法考究,但應在1950年代中葉以後,在金門戰地時代,是平日管制漁民出入管制口。雄獅堡內有數座碉堡,不但以瓊麻做為軍事阻絕性植物,碉堡也都...
外武廟位於金門高中門口的光前路上,廟宇雖小而華麗,裡頭祀韓王爺,為了要與後浦祀奉關聖帝君的武廟區隔,稱之為外武廟。外武廟門口有一個相當大的廟埕,是村落舉行慶典謝戲演出的重要場所,滿滿的活動人潮讓慶典邁...
金門一直以豐富的戰地歷史聞名,許多名勝古蹟都與八二三砲戰與兩岸戰地歷史息息相關,而位於金城鎮上的金門高中也不例外,斑駁又具文化意涵的側門相當吸睛。 金門高中內的中正堂為創校建...
於民國87年落成啟用,斜屋頂式的三層建築體,地面建地總面積為5000平方公尺,室內面積為4200平方公尺,包含綜合球場、撞球室、乒乓球室、跆拳道訓練場、重力訓練室、舞蹈教室、視聽室、會議室&helli...
於2011年通過金門文化局審議,正式登陸於金門歷史建築名錄,僑匯式的閩南建築,屬小規模聚落,包含有隘門內的三蓋廊、一落四櫸頭、二落大厝等四棟傳統建築,建築技術相當水平,保存情況良好,為為陳清白於巴里島...
將軍第創建於清朝時期,為浙江溫州鎮總兵–盧成金的宅第。盧成金從小家貧,原是福建人,後來隨父親遷居至金門,年約二十歲時便決定棄文從武,投金門鎮任標兵,緝捕海道呂建奇功,獲得賞識,官至溫州...
後浦基督會教堂牧師樓位於金門的金城鎮內,1922年因舊教堂不敷使用,歐陽候牧師發動興建新教堂,於1924年落成,除了會所之外還附設培德小學及幼稚園,1934年黃衛民牧師則至南洋勸募,興建牧師樓。教堂為...
「邱良功母節孝坊」位於金門縣金城鎮內,建於清朝嘉慶17年(西元1812年),牌坊採用上的石材砌成,雕工精細,為台閩地區最完整且壯觀的一座節孝坊。此牌坊是為了要表揚浙江總督邱良功其守節28年的寡母,含辛...
陳詩吟為金門高坑居民,後赴新加坡、印尼從事貿易,因適逢第一次世界大戰屋資急需而成鉅富,並於西元1933年返鄉興建樓房,建築規模宏大、裝飾精緻且可多見印度人偶泥塑裝飾。樓房主人陳詩吟於洋樓未完成之時即辭...
「金門延平郡王祠」位於金城鎮的西南方,於民國58年完工,以仿古宮殿的建築造型而建,是為了紀念明末抗清的鄭成功而建,此地視野遼闊,為當年鄭氏海上觀兵之處。
漢影雲根碣為國家三級古蹟,位於金城鎮古城村的獻台山上,在明永曆5年到明永曆8年間(西元1651年至1654年)興建,其碑碣是由明末魯王朱以海親手所題。因其一生顛沛流離,且為了抵抗夷敵而輾轉流離,有如雲...
園區內設有小橋、流水,並放置許多藝術名家利用悟島特有的花崗岩所創作而成的大型雕塑藝品,以斯土、鋒、歷史軌跡三大主題呈現金門特色。區內設有伯玉亭,為紀念胡璉將軍所設,四周的進士牆、博士壁刻有金門古往至今...
莒光樓建於民國41年(西元1952年),位在金門縣金城鎮,為了表彰在金門歷次戰役中英勇官兵之事蹟而建立。 莒光樓是一棟仿古宮殿式的建築,其樓之外貌曾被採用於中華民國郵票之上,因而揚名國際,吸引不...
「文台寶塔」建於明朝洪武20年,也就是西元1387年時,以花崗岩石條而砌成的的五層六角形實心塔,塔頂有鐫字及浮刻的花樣,而塔下盤石則有明朝陳揮於萬曆35年(西元1607年)手書墨蹟,以及近人張大千大師...
金門的五湖之一,因鄰近莒光湖而命名為莒光湖,湖岸兩旁種植木麻黃及相思樹,風景秀麗,往昔名士文人喜愛於此吟詩作對。
吳稚暉生於1865年,一生致力革命及文化事業,曾擔任先總統蔣經國業師,並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國民政府委員、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中央研究院院士、總統府資政等多樣要職,後於民國42年逝世,金門縣政府於民...
俞大猷為明朝人,嘉靖14年(西元1535年),以武進士擔任金門千戶所的正千戶,公務閒暇之餘常與地方的仕紳耆老,或是其部屬登上城南的石崖上休憩、觀賞海景,因而提鐫「虛江嘯臥」於此,之後更是有大大小小的題...
金水國小位於金門島的西邊,是由水頭鄉出外打拼賺錢的華僑們所集資興建,並於民國21年完工,是許多老金門人的共同母校,後來在民國75年因少子化的問題廢校後,現在做為展示館使用。館內主要是展示出金門居民早期...
「莒光樓旅客服務中心」位於莒光樓內,除提供旅遊諮詢、交通住宿諮詢、旅客意見反應等服務,另外還有提供多媒體播放、資訊導覽查詢設備,歡迎旅客多加利用。
建於民國19年,位於十八之樑東側,為黃天露於民國初年下印尼經商,成功致富後返鄉,聘請同安工匠興建而成,歷時二年完工,建築裝飾細緻華麗,洋樓型式的疊樓建築、建築正面及前廳牆上的日本彩釉面磚、鯉魚狀排水孔...
雙口海岸距離下門僅約6000多公,以前是烈嶼和廈門間交通的主要渡口,由沙灘向北是湖景頭戰史館,向南為上林,天氣好時可看見廈門大樓林立的景色以及椰風寨上的一國兩制標語。在海灘上長長的「軌條砦」是這裡...
「烈女廟」又稱為「仙姑廟」,裡頭奉祀著仙姑-俗名為玉女蘭的女子,相傳其原居於為對岸廈門。民國43年期間,她在海邊拔蚵時遭到共軍戲辱,因堅持不從,被惱羞成怒的士兵剝光衣物投海溺斃,她的屍體漂流到金門縣的...
建於民國63年,民國75年擴建,屬突堤碼頭,是金門離島交通船靠泊的口岸,也是大金門水頭碼頭和小金門間的交通樞紐,更是列嶼鄉唯一對外的交通據點。大小金門之間的往返渡船每逢半小時一班船,一趟約15分鐘,是...
將軍堡為民國四十七年十月,蔣經國先生偕同王昇、柯遠芬二位將軍至烈嶼慰勞與勉勵守軍,並且與第九師師長郝柏村少將會商軍機的處所,為八二三砲戰期間為國軍重要的碉堡,後於民國六十九年整修後,定名為「將軍堡」。...
九宮坑道位於烈嶼鄉東南方羅厝與九宮之間,又名四維坑道,為一座丁字型的水道,總長有790公尺,包含四個出海口與五座運補碼頭,足足比翟山坑道大一倍之多。 坑道上方則設有烈嶼客中心...
貓公石海岸位於埔頭村附近,位於海岸線的凹陷之處,是為了預防敵軍突破而強取列嶼核心區,因而設置此據點,再配合週邊據點群,誘敵深入後便可將敵軍殲滅魚攤頭水際。而灘頭上滿佈一群紅色、蜂窩狀的岩石,這即是鐵質...
八達樓子位於西宅村前,為了紀念民國22年,古北口戰役中,國軍長城部隊七人因死守孤城,以寡擊眾犧牲成仁的事蹟。民國52年,長城部隊駐守小金門,特別仿建了長城的八達樓子,並在頂樓放置了七勇士之塑像來勉勵後...
沙溪堡與砂溪坑道共同於烈嶼青岐海邊的鳥嘴尾盡頭組成觀景遊憩區,延伸至還按盡頭的觀景區可欣賞到整片海域景色以及對岸的廈門景緻,而沙溪堡大門旁的「固若金湯,其誰敢犯」標語可知在民國六十年時為虎軍部隊所建,...
湖井頭戰史館位於烈嶼西北角的最前端,民國78年落成。戰史館內除了展示有以記路小金門戰況為主題的戰史資料之外,另含架有高倍速望遠鏡的觀測站。以及對大陸地區展開心戰和政治號召的播音站。 ...
位於烈嶼鄉的西南邊,為濕地地形,保有豐富的生態環境,包含多種招潮蟹等潮間帶生物,部分湖域已被開闢為養魚池,從湖泊疏濬的汙泥中曾發現許多青岐遺址的文化遺物,現已成為一濕地公園。
保生大帝廟位在有著小金門之稱的烈嶼鄉,是當地歷史悠久的信仰,前身為大道公廟毀於明代歷史,反映了列嶼位居海道要衝與荷蘭人殖民台灣的歷史,原大道公廟被毀後,於清代初年開始,便由每年輪值爐主請保生大帝神像回...
勇士堡佔地約14978平方米,可分為地上與地下的軍事設施,地上主要有砲堡、中山室及寢室,地下則有機槍堡、戰車堡、彈藥庫、寢室、消防水池和地下壕洞,分別串連地面下的主要軍事設施,更有地下坑道可連至鐵漢堡...
「烈嶼遊客中心」位於烈嶼九宮碼頭的左側山腰上,外觀為迷彩軍營式建築,中心裡頭提供簡單扼要的圖文展示,介紹列嶼地區特色生態景觀、地質構造、閩式建築以及人文戰役史蹟,讓旅客對烈嶼先有一個概念性的全面了解,...
堡內佔地面積廣大,內部軍事設施可分為地面上及地面下,地面上主要有砲堡、中山室、彈藥庫…等,地面下主要為機槍堡、七五房砲堡、寢室、彈藥庫、消防水池及地下壕溝…等,地下坑道串連...
位於東林5號大厝埕前的大口石井,有別於一般井皆為井口小於井垣,東井卻是井垣與井口一般大,井的四周加砌一座方形台基,上鋪有24塊長條石板,每塊皆由井欄向四周呈放射狀排列,由上下看,猶如24塊石板向四方射...
「羅厝漁港」是小金門唯一的漁港,供出海作業的漁民以及大小金門交通船、海巡隊的停泊港,港口設有活動中心與兒童遊樂器材、農特產中心等,是當地居民的交誼處,漁港旁的媽祖石雕像是這裡的...
黑面手持寶塔的神像,村民以此塑像與風雞同立,其求鎮北風止煞保平安,為當地的重要信仰神祇。
勝利門位於九宮碼頭直走後,遇到的第一個圓環。「勝利門」是用來紀念八二三砲戰時,金門島抵禦了數萬發砲彈,至今仍屹立不搖的勝利故事,此門可說是烈嶼的精神地標。
金門烈嶼賞鳥的最佳路線就是位於西湖與陵水湖之間,沿著約莫兩公里的濱海大道行走,就可以欣賞到三、四十種鳥類,或是循著蚵管哨前往海灘,配合著潮汐的漲退可看見各種水鳥。 陵水湖...
烈嶼鄉的臨海蓄水湖,面積約17公頃,以儲存雨水做為部分自來水水源為主要功能,與廈門距離很近。從西湖到陵水湖間的2公里,為賞鳥最精華的路段,冬季及早春季節皆可觀賞到約30~40種的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