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來源:玩全台灣旅遊網 1/10
  • 照片來源:玩全台灣旅遊網 2/10
  • 照片來源:玩全台灣旅遊網 3/10
  • 照片來源:玩全台灣旅遊網 4/10
  • 照片來源:玩全台灣旅遊網 5/10
  • 照片來源:玩全台灣旅遊網 6/10
  • 照片來源:玩全台灣旅遊網 7/10
  • 照片來源:玩全台灣旅遊網 8/10
  • 照片來源:玩全台灣旅遊網 9/10
  • 照片來源:玩全台灣旅遊網 10/10

鹿耳門天后宮

鹿耳門天后宮最初建立於明永曆15年間4月初二日,為當時的延平郡王鄭成功抵達鹿耳門時為鼓舞士氣,所搭蓋的媽祖宮,並恭請座鑑奉祀之媽祖金尊進宮,供軍民膜拜。後清康熙58年間各官捐俸拓建,形成前殿祀媽祖、後殿祀觀音,兩旁有僧舍六間,僧人奉以香火,稱為天后宮,當時鹿耳門為台廈通商口岸,香火時分鼎盛。
 
道光3年(1823年)遇大風雨,造成曾文溪改道,洪流夾帶崩山泥沙淤塞在台江內海,使內海變成了陸地,鹿耳門成為廢口,也造成了天后宮香火中落,後有官賈共同捐銀重建鹿耳門天后宮,但又於同治10年(1871年)遇上山洪暴發,造成康熙58年間所建的天后宮被沖毀,開基媽祖金尊在搶救後奉祀於媽祖宮庄爐主家中,其他神明祀奉於水仙宮,並由水仙宮代為舉行普渡,因此有著「鹿耳門寄普」的由來。

經此水災後,再由媽祖宮庄民籌資重建天后宮,並擇定於原廟址偏南八百公尺處,重建廟堂奉祀,即為今日所見樣貌,重建後的天后宮為閩南式建築,用官建孔廟回字型具有朝拜之天井與串連貫通各殿堂、廡房、樓閣之迴廊空間布置,並以「開基、北線、鹿耳、天后、媽祖」做為拜殿至中殿總共22對楹門對聯之起首字,融合與詮釋儒釋道及台灣本土特色與風格。

鹿耳門天后宮建築特色:依照古制,巍峨壯觀,莊嚴肅穆。廟內供奉的『鹿耳門媽』,面容慈祥莊嚴,刻工精美,以大陸稀有的千年萱芝木材--紫檀木所雕刻成。

【備註】
鹿耳門天后宮與臺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目前兩方對於正統「開基媽」下落仍有著爭議,最一開始鄭成功所搭蓋的媽祖宮有著鹿耳門天后宮、鹿耳門聖母廟等稱呼,但在經洪水天災後,目前位於臺南安南區土城的「正統鹿耳門聖母廟」與顯宮附近的「鹿耳門天后宮」皆主張是該廟的繼承者。兩廟對於「鹿耳門媽」(開基媽)的下落說法不同,土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主張鹿耳門媽寄祀在海安宮,後於日大正七年(1918年)被迎回,而顯宮的鹿耳門天后宮則主張鹿耳門媽(開基媽)是被供奉在當地民居,由值班爐主祭祀,現存於該廟之中。
目前兩間祀奉媽祖的廟宇皆為當地的信仰中心,不論平假日皆香火鼎盛,對宗教信仰與傳統建築特色有興趣的旅人可前往朝聖。
交通資訊
台南市安南區媽祖宮顯草街三段1巷136號
景點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