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宮俗稱城隍廟,清廷於1887年(清光緒13年)設於
台東直隸州水尾(今瑞穗)。隔年,謝芳榮先生建茅屋一間,取名保安宮,奉祀城隍,屬霞海府城隍,為
花蓮地區最早的城隍廟。1929年(日昭和4年),鄉民捐資改建成石造廟宇,約三、四坪大,仍可見昭和9年陳毛、張阿炎所獻之龍虎堵。
1950年,民眾集資重建為水泥磚造瓦混合構造之廟宇。1972年又重建為鋼筋水泥構造之舊式廟宇建築,占地七百坪,建坪八十八坪,分正殿、偏殿。廟內另有磚刻的福德正神、盤古大帝牌位和五穀先帝神龕。
保安宮城隍保有夜巡探訪民間的習俗,每年農曆五月十二日晚上會召集庄內各陣頭前往助陣,共同乘車遊庄。謂之「暗訪」,是拔仔庄年度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