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糖廠位於一號省道旁,遠遠就可以看到台糖生物科技中心醒目的百年巨型煙囪。日治時期,日本政府有計畫的在台灣發展極具規模的製糖產業,大正三年建立大林糖廠,吸引大量人口聚集,使得大林被稱為「移民區」。在台灣糖業興盛時期,大林糖廠帶動了當地的大小產業,使得大林成為
嘉義縣內經濟最繁榮、人文素養最高的地方,極盛一時,也成為當地人心目中的一個重要精神指標。
隨著台灣製糖產業的沒落,民國八十一年大林糖廠被合併於北港糖廠,成為北港糖廠大林工廠。民國八十五年,大林糖廠正式停產,人員和設備被併入北港糖廠管轄,一部份的廠區則轉為成為生技公司的生產線,其他大部份的廠區繼續保留。現在的大林糖廠,除了遊客和販售中心吃冰購物的人潮之外,平常的日子裡都極為安靜。
民國四、五○年代,台灣的製糖產業在經濟建設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台糖鐵路所構築的三千里交通網,更解決了寶島台灣當時貿易往來和居民交流的問題,可以想見製糖產業在台灣歷史中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了保存所剩無幾的台灣糖業文物,
嘉義林管處提供了古老的蒸汽火車頭和台糖「平客六二○三」車廂,展示在現在的大林糖廠內,加上綠草如茵的景觀、歷史悠久的台糖員工宿舍,民眾可以清楚見到台灣製糖產業在歷史上走過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