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山位於萬丹鄉與新園鄉交界,因形狀似鯉魚而有此稱。早期鯉魚山頂晚上會散發紅光並流出黃色的湯泉,又有滾水山的別稱,後來因受到磚窯業盛行到處開挖的影響,鯉魚山已經不成形。
根據文獻,鯉魚山上的泥火山第一次是在康熙61年噴發,第二次則是雍正元年,往後直至光緒18年,190年後才再次噴發。而從民國77年開始,幾乎每年都至少有一次噴漿紀錄,不過噴發地點已從原本的山頂移至平原,噴發地點旁蓋有一座無極真宗皇源聖殿,也因為泥火山成為旅遊新地標,但921大地震後泥火山便平息至今,地方民眾認為是因為地震時地氣已被過度釋放所致。
依照地質學的觀點來看,泥火漿是由地質裡面的泥漿、油、水、氣在地殼薄弱處,透過地層的裂縫震動向上延伸所引發,而鯉魚山正好處於火山岩斷層的上方,以過往的噴發紀錄來看,泥火山的噴漿屬於不定期能量釋放,毫無軌跡且無法預期,日治時期日人還曾來此鑽探天然氣,但無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