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 51 年 (1786) ,林爽文事件在
彰化舉兵起事,並南下攻陷諸羅 (
嘉義 ) 縣及鳳山縣;諸羅縣在圍城下戰況岌岌可危;後來乾隆調派履立戰功的福康安將軍率兵增援台灣,始將林爽文擊敗,解除了諸羅城的困境。事後乾隆皇帝念於諸羅城軍民守城義勇可嘉,特地將諸羅地名改為
嘉義;並於乾隆 53 年 (1788) 御製十座紀工碑石與龜座,並以御筆寫成碑文,以褒揚福康安之戰功;其中四座全刻滿文,四座全刻漢文,二座漢滿文合刻。
高 310 公分,寬 143 公分的石碑,以額刻御製,雙龍文飾,邊框裝飾龍紋,滿和文字合壁。 石碑本身與贔屭碑座均製於福建廈門,但運到臺灣府城時,贔屭不慎掉入港道中,遂用砂岩仿造,安置於縣城東門附近的福康安生祠內,1906年梅山地震後移到今新榮路三商百貨附近,現存於
嘉義公園內,並被票選為
嘉義市歷史建築十景之一。而落入水中的贔屭在1911年時被漁民撈起並放置於臺南南廠代天府保安宮。